人工智能进步这么快,未来机器人也能作诗?
2016-03-14 孩教圈

在不久前刚结束的人机围棋大战中,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再次战胜韩国顶尖高手李世石,一时间人工智能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。


既然人工智能进步这么快,那未来机器人是不是无所不能了。有人可能会说,机器人不会作诗。


但是近年来有研究表明,未来机器人也有可能会作诗!


古人早就发现了这样一个“事实”: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吟!但是,古人并不知道,这个“事实”的基础就是现在风靡全球的“大数据”。通过熟读众多诗词,人们便在头脑中无意识地建立起了针对各种意境的“字串库”,然后,在需要时,触境生情把库中现成的“字串”取出来,就拼接成诗了。


借助“大数据”的各种整理和挖掘技术,针对相关的意境,遵守事先约定的各种平仄格律等要求,完全可以为每个用户独立地建设和维护一个专用的“意境库”。


比如,若选取“爱情”为“意境”,那么,利用“大数据”就可以收集人类在爱情的各种情况下(热恋中、失恋中、暗恋中……)都会有什么话语,至少可以收集诗人们的同类现成诗词,对这些“话语”经过机械加工,即按平仄音韵等条条框框来改造,于是,基础“意境库”就完成了。


当然,在每个人的使用过程中,“大数据”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爱好、习惯和“意境库”进行精细化处理,使得每个人以傻瓜方式“写”出来的诗,也具有个性特点。


“机器能够写诗”的另一个原因是:人其实是很容易被“骗”的,当你先申明某个字串是诗时,人们就会努力去想像这些字串中的“诗意”,即使这些字串其实根本不通。这种“主动受骗”的现象很少出现在阅读散文、小说等其它文章的过程中。


“大数据”的神威其实早就被广泛利用了,比如,大家熟知的“搜狗输入法”,就采用了搜索引擎技术,从网络的“大数据”中迅速找到“热词”或用户自己个性化常用词,于是,机器好像就能够预知你的心思,提前把你要的词展现出现,使得输入速度、词库广度、词语准确度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。


又比如,谷歌公司推出的一种崭新的机译方法:将语言翻译变成向量空间数学问题,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模一种语言的结构,然后与另一种语言的结构进行对比,从而扩充和完善现有的双语语料库,于是,彻底颠覆了语言翻译的基本思路。


甚至有人预言,随着“大数据”的迅速发展,今后,你不必学医就能够诊病并开处方了(当然,外科手术还得由专门的医生来实施)。


总之,用“大数据”来写诗,特别是写那些规则很多的“格律诗”,其实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


可见,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超前!


那么,编制这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的便是一位清朝叫孙洙(孙季良)的进士。


《唐诗三百首》选诗范围相当广泛,收录了77家诗,共311首,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数多,有38首、王维诗29首、李白诗27首、李商隐诗22首。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。


中国是诗的国度,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,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。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,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。


唐诗与宋词、元曲并称,题材宽泛,众体兼备,格调高雅,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。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。


《唐诗三百首》以成功务实的编法、简易适中的篇幅、通俗大众的观点、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,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、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,对中国诗歌选编学、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。


声明:部分资料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教授杨义先的文献


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!彩书坊《唐诗三百首》全注音典藏版,原价88元现仅25元超值团购!

回到顶部 阅读:45760
点赞92

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

选择"发送给朋友"或者"分享到朋友圈"或者复制链接后发给朋友

关闭

点击关闭

孩教圈